从空中俯瞰松嫩平原,松嫩两江汇成一个完美的“人”字。在这“人”字的交汇点上,就是美丽富饶的前郭尔罗斯。全国著名的第七大淡水湖——查干湖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前郭尔罗斯广袤的大地上。
提起查干湖,不能不想到查干湖的“复活”,不能不想到前郭尔罗斯大地上那一条气势磅礴、逶迤壮观的“草原运河”——引松人工河。
从1976年9月5日全面动工,到1984年6月完成全长53.58公里的“草原运河”全部工程,前郭人用意志、智慧和勇气,创造了向自然挑战、改造山河的奇迹。这场历时8年、声势浩大的伟大工程,不仅拯救了草原人民的“母亲湖”——查干湖,再现了查干湖的烟波浩渺与绿水青山,换来了前郭灌区稻浪翻滚、千里飘香,而且迎来了今日前郭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县域经济的快马加鞭。
——昔日的辉煌。查干湖,蒙古语名为查干淖尔,意思是白色圣洁的湖。查干湖历史悠久,辽代称“大水泊”“大鱼泊”,是历代帝王“巡幸”“渔猎”之地。元代至清初,查干湖一带江河泡沼星罗棋布,水草丰美,雁鸭栖集,景色怡人。历史上丰水期时,查干湖水域面积约600余平方公里,产鱼量最高达6142吨,芦苇产量最高达30000吨。
1962年以后,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地霍林河上游先后兴建了罕嘎力、兴隆等水库,拦蓄河水,加之区域干旱少雨等因素影响,查干湖水域面积大大缩小,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,水域面积仅存50多平方公里。湖水趋于干涸,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。盐碱泛起,风沙肆虐,鱼苇绝迹,并殃及周围大面积农田和草原。素有“草原明珠”“天然宝库”美称的查干湖变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害湖”。
——拯救查干湖。1976年春节过后,前郭县委召开专题会议,讨论发展全县农业生产及解决查干湖干涸带来的诸多问题。会议决定,推行全面综合治理,“复活”查干湖,遏制资源恶化,恢复生态环境,进而发展民族经济,强县富民。
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和上级批准,做出了引松花江水入查干湖(“引松工程”),“复活”查干湖这一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定。
1976年8月24日,前郭县委召开“全县兴建引松工程大会战”动员会议,号召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发扬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“红旗渠”精神,加入到这场前郭尔罗斯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“引松工程”大会战中来。
前郭县委为此组建了“引松工程”指挥部,指挥部下设政工处、工程处、后勤处和办公室。土方工程共分5个战区,即东部战区、南部战区、中部战区、西部战区和北部战区。
在县级领导和各地、各部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,全县90%以上的男、女劳动力都自发地加入到这场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来。
1976年9月4日,全县参加“引松工程”会战的8万多人水利大军全部进入各自施工地段。
1976年9月6日,前郭县“引松工程”指挥部在拐脖店段召开兴建“引松工程”誓师动员大会,拉开了“引松工程”建设的大幕。
1976年12月5日,引松一期工程第一阶段会战暂告一段落。这一阶段共历时90天,完成引渠开挖土方量900多万立方米。
1977年12月末,引松一期工程三个阶段施工全部结束。一期工程三个阶段总计施工历时240天,投入人力9218100工日,车辆764800台日,耗用粮食27545吨。
“引松工程”从第一天起,就决定了它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。前郭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作业的情况下,和险恶的大自然面对面进行“肉搏战”。8万多人的水利大军在冰冷的泥水中忍着双肩皮肤磨破、双手布满血泡、双脚肿胀的疼痛,靠锹挖肩扛,靠顽强的毅力,靠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,剖开了川头山,挑走了黏泥土,战胜了流沙与泉眼,将工程一寸寸向前推进。全县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毅力,不怕艰苦,克服困难,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。
“引松工程”的第二期工程是在此后的几年内开建的。在前郭县委、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,促成了“四方联营”,引来资金600万元,从而为引松主渠的疏浚和渠上建筑物的施工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。
1984年8月23日,前郭县委、县政府在“引松工程”首闸上举行了隆重的“引松工程”通水典礼。当首闸的闸门隆隆升起,汹涌的松花江水奔腾着涌入“引松”这一宏伟的人工运河中,流向了前郭县的腹地,流向了干涸多年的查干湖时,曾经在引松工地上奋战的人们,无不心潮澎湃,热泪奔流。
这项工程,是前郭县有史以来的一项巨大水利工程,是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依靠艰苦奋斗,以改造山河的雄心壮志,在水利建设史上树立起的一座耀眼丰碑。
——旧貌换新颜。“蓝天白云碧水间,鸿鹄翩翩鸟留连,蒲苇轻拂鱼戏浪,野莲荷花绽笑颜”。曲调优美的歌声里,唱不够今日查干湖迷人的风韵。
查干湖的“复活”,再现了查干湖往日的烟波浩渺。目前,查干湖水域面积已由工程开通前的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20平方公里,湿地面积达到了514.2平方公里,年产鲜鱼6000多吨,如今,查干湖跻身全国十大淡水湖之列,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水利风景区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、苇业生产基地和天然旅游胜地。“查干湖冬捕”蜚声中外,名扬世界,以查干湖为龙头的旅游业声名鹊起,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查干湖的“复活”,解决了前郭灌区地下水位过高的问题,促进了土壤改良。引松工程完成后,前郭灌区排灌能力明显增强,群众开发水田热情空前高涨。目前,前郭灌区水田面积已经达到4万公顷,年产水稻30万吨。2016年4月25日,“引松工程”新修建的阎家围子连接渠完工通水,该工程的建设,将前郭灌区一总干和二总干连接起来,结束了前郭灌区半个世纪以来提水灌溉的历史。
查干湖的“复活”,改善了湖区生态环境,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。目前,由“引松工程”带来的查干湖天然湿地和前郭灌区的人工湿地达到914平方公里,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3%。查干湖区和前郭灌区生态平衡得到了明显改善,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小气候,有效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。沿湖八郎镇、长山镇、查干湖镇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,千顷良田变荒芜的苍凉景象已成为历史。
“哈达山临江傲立,引松渠碧水长流”。“引松工程”是草原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的一幅宏伟的蓝图,是草原儿女为之骄傲、引以自豪的重大劳动果实。“引松工程”不仅复活了查干湖,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,由此产生的“引松工程精神”更是伟大的,弥足珍贵的。这种精神不论在过去,现在,还是未来,都将是前郭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,它必将引领和激励前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一心,继往开来。
韩智玉 记者 李秋颖